企业家讲透孙子兵法写就开智之书

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tsyl_bjzkbdfyy/5080/
企业家、商界人士出书,题材以自传、心得、经商经验居多。但华杉的路数非常特别。他出的书是阐释国学经典。早在几年前,身为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,资深广告人的华杉就开始了经典阐释型写作。至今他已经出版有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《华杉讲透论语》《华杉讲透孟子》。年即将出版《华杉讲透大学中庸》《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》《华杉讲透资治通鉴》。华杉的经典解读型写作,也得到读者的认可。他已经连续三届中国作家榜荣登榜单。一名企业家,为什么如此痴迷诠释国学经典?他有什么独特之处,受到那么多读者的认同?在发榜之际,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华杉。他为何能“讲透”孙子兵法“对前人思想有足够尊敬,忠实继承”出生于年的贵州人华杉,大学是在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读内燃机专业。但他对汽车发动机并没有兴趣,而是醉心于读经史子集,兵书战策。武经七书都是那时候读的,对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吴子》、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这三本,他尤为喜欢。《史记》,《资治通鉴》,都是大学时代读的。“《资治通鉴》我前后读了三遍。现在不是讲大数据吗,历史就是大数据,当你对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熟悉,你就掌握了历史的大数据,融会贯通,就能知道孙子和一代代文臣武将的生存环境和思维方式,才能真正读懂孙子兵法,讲透孙子兵法。”在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中,华杉通过个经典战例,将《孙子兵法》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。同时援引《孙子兵法》的传世注家曹操、杜牧等11人的注解。华杉的讲解,通俗流畅,而且他善于讲故事,背水一战、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,更是讲得令人身临其境。他还针对比较常见的对《孙子兵法》的普遍误读、误解,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。有读者评价说,通过华杉的解读,“实乃少数能让人开智之书。”在图书市场上,在教育界,讲孙子兵法的书并不少见。而华杉的书却能在读者中脱颖而出。他的解读有哪些独有的特点?华杉在接受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自我剖析认为,他所讲孙子兵法,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他“对前人思想的足够尊敬”。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一书充分利用了宋本《十一家注孙子》的思想成果,“忠实继承了曹操、杜佑、杜牧、梅尧臣等注家的解说和战例讲解,当然在他们各自解说不一样的地方进行了比对和采信,这是本书的新价值。同时我又结合近现代最准确,最权威的白话文译本,郭化若的译本,确保对孙子兵法每一句话,每一个字都讲透。”华杉说,自己之所以“‘大言不惭’用‘讲透’做书名,不是我的水平高,是我的态度端正,对古人没有‘胜心’。我没有想要胜过古人,非要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,而是忠实继承。”华杉讲的孙子兵法,深受欢迎,很多读者说华杉的讲述“颠覆”了他们过去对孙子兵法的认识,华杉感慨,“实际上我不过是把被颠覆的孙子兵法原意恢复本来面目罢了。”过去两千五百年,注孙子兵法的人不知凡几,但是,能经过上千年的考验还能流传下来的,就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一个人。华杉对自己的解读也很有信心,“作为读史之人,看问题是在历史的时间长度看。现代的郭化若算第十二个,我愿意成为第十三个。”解读对象包括儒家、兵法和历史“跟企业经营工作是一回事”通过解读孙子兵法,华杉自己也受益良多,甚至直接被他活学活用到经商之道中,“比如兵法的基本原则:压倒性的投入。要想成功,就要压倒性的投入。兵法讲的道理,就是没有什么‘兵法’,付出时间、汗水、金钱和努力多的,就会胜过付出少的。”在解读经典,写作经典与管理企业,对于华杉来说,是高度统一。“我的书有明确的范围,主要是儒家、兵法和历史,这都是关于自我修养、学习学、领导力和战略的,所以和我的企业经营工作完全是一件事,也是我和客户沟通最多的内容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,写作本身就是我的工作。另外,我还有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,和正在写的《华与华方法》等书,那就更是我的专业著作了。”对于知识音频化风潮,华杉有非常敏锐的感应。他认为,“音频是未来,是人类学的宏大叙事,要放在一万年的时间长度去看,是一个语言学问题。在语言中,口语居于首要地位,而文字是从属于口语的。语音是语言的首要属性。自从有了文字,就有了书,书成为知识的符号。进入互联网世纪,人类正在重返前文字时代,口语时代,文字的地位重新下降,知识分子识字越来越少,写字更加不会。罗振宇们对人类的全部知识,重新进行音频生产,这是互联网世纪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。语言是人类的第一技术,而语音技术,以及把一切技术语音化,就是现在最大的产业。我的书也会音频化。”学习曾国藩日日不断之功梦想“能理解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”华杉崇尚“凡事彻底”的精神,把平凡的事做彻底,做到不平凡。他的公司每周一早上全公司一起大扫除,“就是强调这种凡事彻底的精神。”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总,工作繁忙。但是观察他的微博,会发现他很多都是在分享读书心得。且还不只是读,还进行阐发性写作。这是出于一种怎样的精神动力?“读书本身就是生活,就是生命的目的。就像有人要完成7+2(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,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极限探险活动),才不枉此生。对于我来说,我有一个梦想,希望自己能理解整个人类历史和文明,所以我投入大量的时间读书。至于写作,注解经典,写作本身是更高级的阅读,更高级的思考。一本书如果只读过一遍,那就等于没读,一定是三遍以上,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段读。如果人过中年之后,阅历丰富,再把从年轻时一直反复阅读的书,写一遍笔记,那是更加知行合一了。再加上自己有那么一点写作才能,笔记能出版成为畅销书,那是一举两得。”华杉习惯每天早起起床写作,常年坚持不懈。华杉说,这是听曾国藩的教导:晚上不出门,不应酬,早上早起,还有就是日日不断之功。曾国藩说,做学问一定要有日日不断之功,每天都做一点。不要说今天忙,明天补;也不要说今天有时间多做一点,明天歇一歇;也不要说今天出门不方便,你晚上总要住旅馆吧?功课带在旅馆里完成。我就按曾国藩说的,无论出差到哪里,国内国外,每天写一篇,天写完了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,25万字。之后写《华杉讲透论语》,天完成,49万字。日拱一卒,多大事都不难。你的工作任务再重,再忙,还有曾国藩担子更重,工作更忙吗?他能做到的,我也努力去做。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张杰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ierlanlan.com/grrz/691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